さよなら絵梨 漫画

谁读这本书?

/ 507人想读 / 4322人读过 / 71人在读 / 11人搁置 / 6人抛弃
病の母が死ぬまで、スマートフォンで撮影をしていた優太。彼は母の死後、自殺をするために向かった病院の屋上で、とある少女に出会い、映画を撮影することになるのだが……!?
more...

角色介绍

更多角色 »

评论

沉默的爆炸

by calvino 2024-3-3 00:24 (+2)
以往听不惯的音速青年首专《daydream nation》,最近也喜欢上了。除了其作为噪音摇滚开山鼻祖的音乐之外,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那张专辑封面——德国艺术家Gerhard Richter的《蜡烛》。今天因朋友提起,重看了《再见绘梨》,在黑白色的绚丽爆炸逼出我的泪水之际,我 ... (more)

那一抹奇幻色彩

by 温鱼不是鱼 2024-1-1 14:47 (+0)
这是一部看完之后注定令人瞠目结舌的作品,它讲述着混杂虚构与真实的作品,试图以此寻找出纪录与记忆的关系。藤本树用他的漫画带给了读者一场电影,给予了第四面墙后面的读者那一抹奇幻色彩。 “在近二十分钟的放映中,我一点也没有看腻。到底哪里是事实,那些事虚构?这 ... (more)

再见绘梨一一真实和虚幻的界限

by Carribia 2023-11-15 06:46 (+0)
在虚构作品的阅读体验过程中,我们总会下意识的把自己代入故事中的角色,以此来换取更深的沉浸感。只是有时也会突然惊叹,原来我所阅读的内容所体验的情感,不过是一个虚拟世界的构建啊。 由此,在虚拟世界中诞生出新的虚拟世界时,便有种独特的自我指涉的感觉了。而这正 ... (more)

《再见绘梨》——藤本树的奇幻与浪漫(一)

by 离谱希茨 2023-5-31 03:18 (+4)
前言 《再见绘梨》不是藤本树最著名的漫画,但毫无疑问是其评价最高的作品。其电影和现实交织、奇幻与真实共存的叙事让无数人为之着迷,也催生了许多对它的解读。 看完之后和朋友讨论了一周,在这里以镜头感、剧情梳理、结局解读为顺序稍微写一写。 镜头感 提起《 ... (more)

短篇漫画只能靠死人推进剧情?

by 可爱的暴龙 2023-5-22 14:36 (+1)
[https://imgse.com/i/p9ocd7n] 许久没来博库,一来便看到如此推广之势,当即把两本书都买了下来,看完以后,不禁觉得奇怪为何推进剧情非要让主要角色死一个。 蓦然回首是依靠京本的死来使藤野进行回忆反思,而再见绘梨就更过分了,不仅妈妈死了,绘梨死了(这个是关键设定也 ... (more)

吐槽箱

caesar 读过 @ 6h 44m ago

第一次看的时候只觉得故事无意义地反转复杂,本质表达平平无奇,但重看——确切地说是在看到封面后——有了不一样的感触,绘梨的形象很神奇,她是主角是核心是大部分篇幅的描绘对象,但最后却发现她的本质并没有多少描绘,同时又没有失去这个角色的魅力,这种心情就像此刻我看着封面的感觉一样。

东坡Des1ope 读过 @ 2024-5-27 15:59

我一次又一次的感叹,日本在ACGN中真正所谓领先全世界的还是短篇漫画啊,它们就像独立游戏或者短篇电影把创作权全权交给作者,这才是真正属于创作者的无规则舞台!

壹原 读过 @ 2024-5-24 23:53

爆亡吾母()

废铁欣 读过 @ 2024-5-23 21:09

分镜很优秀,故事也引人遐想,很不错的作品

EL_File4138 读过 @ 2024-5-18 13:09

面对不可名状的混沌之浩瀚,试图理解是愚蠢,放弃理解是无知,答案蕴藏在答案之中。因为《再见绘梨》这本薄薄的漫画只不过区区二百页,混沌之海中一片孤舟而已。让虚构去阐释真实,死亡去见证生命吧,在意义之塔的台阶上,仍要有人负着荆棘缓步前行。(长评已补)

kumikoi 读过 @ 2024-5-17 22:19

电影感很强。叙述方式很巧妙。画风不喜欢,可能读惯了文字还是不太习惯漫画这种体裁

異化貓 读过 @ 2024-5-16 23:40

用另一种方式截残生命与灵魂最美的一面

Nina 读过 @ 2024-5-14 21:31

用奇幻的色彩对抗生活的苦痛

蓝屋人 读过 @ 2024-5-14 18:08

逃げげげげげげげげげげげげげげげげげげげげげげげげげげげげげげげげげげげげげげげげげげげてもいいか......?

终末的旅行家 读过 @ 2024-5-13 21:28

独具一格的奇幻

更多吐槽 »